PPP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6-09-09 来源: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点击:次
政策速递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合理投 ...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以及构建多元化退出机制,包括推动PPP项目与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相结合,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通过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丰富PPP项目投资退出渠道。
另外,财政部按计划将在9月形成第三批示范项目清单并正式对外公布。
至此,在有关PPP一系列的顶层设计清晰之后,社会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步伐将加快。
PPP是什么?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机制”,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一种项目合作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私营企业和政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是伙伴关系,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PPP模式的核心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因此,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机制和制度设计。推广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可以将适度的市场竞争引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在实现社会福利、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时也能够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行的效率和能力。
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O、BTO、股权转让、委托运营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与BOT原理相似,都是由“使用者付费”,但它更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全过程合作。
机遇?
先看一组数据:
2016年7月11日,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PPP项目库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需求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6万亿元。6月末全国PPP项目落地率由1月末的20%提高至23.8%,落地项目总投资额1万亿元,项目落地加速。其中,232个财政部PPP示范项目落地率更是高达48.4%。这一投资需求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基础设施总投资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是10.13万亿元。


PPP遇到的阻力?
近两年,我们经常听到PPP项目这个词,但真正实施落地的项目却并不多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政府部门坦言,PPP最大的障碍就是政府信用。
因此,中国财政部正在期望通过将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支出纳入预算和对不履约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扣款的方式,来解决在推动PPP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财政部推动PPP发展、扫除PPP投资障碍的一份最重要文件——《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在2016年7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办法》的出台,可以从制度上形成约束机制,真正推动PPP项目的落地!
《办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最主要的内容是地方政府不履约时的扣款机制和将PPP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PPP项目合同中地方政府履约能力,解决地方政府信用问题,让社会资本不在对政府信用心存芥蒂。
据悉,《办法》对PPP的投资、国有土地、国有资产与资源、PPP纳入预算支出、以及对地方政府监督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顶层设计正在加速推进,相关部门已展开PPP改革工作调研,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财政管理办法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已在酝酿中,同时PPP领域的统一立法也步入快车道。
未来随着融资立法两大约束逐渐扫清,PPP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PPP引导基金运作模式
最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PPP项目,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该类基金的运作模式。


“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PPP投资引导基金”就是这种实例。

比如,“江苏省PPP融资支持基金”就是这种情形,母基金规模100亿,每 20亿设立一个子基金,共设立五个子基金,并分别选择五家基金管理机构。
回报机制
PPP基金一般都采用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政府作为劣后级出资人,其他出资人作为优先级出资人。基金出资人的回报机制采取固定收益加浮动收益的方式,按年分配,基金每年所得收益,首先用于分配优先级出资人的固定回报。收益超过优先级出资人的固定回报部分,作为浮动收益分配,优先级与劣后级出资人可按一定比例分配(劣后级投资人占大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