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时间:2017-09-27 来源:中国建设报 点击:次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如何更好地理解智慧城市概念和内涵的演变,更准确地理解新 ...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如何更好地理解智慧城市概念和内涵的演变,更准确地理解新型智慧城市评价的国家标准,更深入地感受智慧城市建设给地方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值得行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随着智慧城市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的日益丰富,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理解逐渐深入。总的来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
一是新概念。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理解。从早期的数字城市发展到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再到当前的“超智能社会”,业界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概念如何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仍然还是聚焦在城市的管理。

三是新范围。智慧城市不仅是一线城市的建设目标,同样也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目标,甚至城市和农村间的过渡地带同样也在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与特色小镇两个概念彼此呼应、相辅相成。论及特色小镇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等已成为新的风口,对已具备一定发展备件的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将有望成为其升级的重要抓手。
四是新指标。新型智慧城市怎么建?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合格的新型智慧城市?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对此,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予指导。根据国家要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以点带面、以评促建,取得新的突破。这次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推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2016年年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年度大事盘点”,对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发生的诸多大事件进行总结和概括。截至2016年6月,我国 95% 的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总数超过500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规模将在千亿元级别。如果再加上上下游产业链,如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整个市场规模将有望扩容至一万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参与,据统计,参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超过5000家企事业单位。
